答:黄芪为长日照植物,多生长在海拔800~1300米的山区、半山区的干旱向阳草地上或向阳林缘树丛间。适宜土层深厚、透气透水性好、地下水位低、含水量少的砂壤土,年平均温度在2℃~8℃以上,全年无霜期100~180天,日均温大于或等于10℃的时间为120~150天的地方种植。
选种和种子的处理
选种可采用水选和风选法,除去杂质、瘪粒和虫蛀的种。播种前须进行种子处理,多采用粗砂或磨末机轻度摩擦种皮,也可将种子置于50℃的温水中浸泡6~12小时,捞出后装入布袋催芽。
播种时间及方法
分春播、伏播和秋播。春播于4月中旬至5月上旬,伏播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[8u58药材网www.bjjtfy.com.cn],秋播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。春播应注意土壤墒情。播种方法有穴播、条播和撒播,但主要为穴播和条播。在生产上多采用直播,田间管理方便,省工而产量高,质量好。育苗移栽不仅费工,而且移栽时易伤主根,形成鸡爪芪,影响药品质量。
8u58药材网 / 2019-07-12 11:07:03
黄芪别称棉芪、黄耆、独椹等,为豆科芪属多年生草本植物,药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,其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、保肝、利尿、抗衰老、抗应激、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,具有极高的栽培价值,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黄芪种子怎么种吧!
黄芪采收于秋季茎叶枯萎后进行,一般9月中下旬采收为佳。当地上茎叶枯萎时刨收,因主根入土深,要仔细深挖,避免挖断主根或碰伤外皮,以免造成减产和商品质量下降。用工具小心挖取全根,去净泥土,趁鲜切去芦头,修去须根。
1985年版中国药典以前,红芪和黄芪为同种中药材,都为黄芪,红芪为黄芪的一种商品规格。现在药典将两者分开使用,所以有了不同的名字。那么,红芪和黄芪有什么区别?
中药材黄芪为豆科植物,分为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两个品系。主产于内蒙古、山西、甘肃、黑龙江等省区,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。黄芪具有补气固表、利水退肿、托毒排脓、生肌等功效。
黄芪白粉病这是由真菌中的一种子囊菌引起的叶片和荚果的病害。白粉病主要危害黄芪植株的叶片和荚果,在其表面生有白色绒状霉斑,发病严重时霉点布满整个叶片和荚果,以后在病斑上出现小黑点,造成叶片早期脱落,严重时,整个植株枯萎。天气千旱时发病严重。此病从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生。
黄芪以3-4年采挖的质量最好,年限不宜过短或过长,生长年限过久可产生黑心,影响品质。目前生产中一般都在1-2年采挖,但药材质量欠佳,建议生长3年采挖。
© 2016-2025 bjjtfy.com.cn 中医词典在线查询 8u58药材网
豫ICP备1601018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