答:黄芩灰霉病症状分为二型:普通型和茎基腐型,以茎基腐型危害最大。【普通型】主要危害黄芩地上嫩叶、嫩茎、花和嫩荚,形成近圆形或不规划形、褐色或黑褐色病斑,叶片上易从叶尖和叶缘开始发病,逐渐向内扩展,病斑常有明显的轮纹,湿度大时,各发病部位均有灰色霉层,后期病斑扩大,可致全叶干枯、果荚坏死不能结实。【茎基腐型】主要在2-3年生黄芩上发病重,可单独发生;该型发病早,一般在2-3年生黄芩返青生长后即可侵染发病,主要危害黄芩地面上下10厘米左右茎基部[8u58药材网www.bjjtfy.com.cn],因发病部位低且可为地上茎叶所遮挡,因而局部较高的小气候湿度极有利于病菌侵染,以后病斑环茎一周,病部产生大量的灰色霉层,其上的茎叶随即枯死;一丛黄芩有一至数个茎基部发病后,常很快扩展至其他茎基部,最后导致一丛黄芩大部患病枯死。
发病规律
黄芩灰霉病病原为灰葡萄孢,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黄芩病残体上或菌核在土壤中越冬,成为次年的初侵染源。其后又产生分生孢子随着气流、雨水等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。
防治措施
1、农业防治:冬秋季及时清除病残体可减少越冬菌原。
2、药剂防治:发病初期,喷施70%灰霉速克湿性粉剂60克/亩、50%灭霉灵可湿性粉剂100克/亩,喷2-3次。
8u58药材网 / 2020-05-26 10:08:33
黄芩叶枯病主要危害叶片。症状是从叶尖或叶缘向内延伸呈不规则的黑褐色病斑,迅速自上而下蔓延,致使叶片枯死。病原是真菌中的一种半知菌。此菌在病叶上越冬,翌年在温度适宜时,病菌的孢子借风、雨传播到寄主植物上发生侵染,植株下部叶片发病重。高温多雨季节发病重,植株生长势弱的发病较严重。
黄芩喜温暖凉爽气候,耐寒、耐旱、耐瘠薄.适宜生长在阳光充足、土层深厚、肥沃的中性和微酸性壤土或沙质壤土环境。适宜野生黄芩生长的气候条件一般海拔为600-1500米,年太阳总辐射量在460~565kJ/cm',以502kJ/cm*最佳;年平均温度一4~8 ℃,最适年平均温度为2~4℃,成年植株的地下部在一35C低温下仍能安全越冬,35℃高温不致枯死,但不能经受40 ℃以上连续高温天气;年降水量要求比其他中早生植物略高,在400-600mm。
医生!我宝宝九个月大,女孩,出汗多,早晨起床体温都有点偏高,37.3度左右,听人说用黄芩和小红枣熬汤喝,可以治疗宝宝虚汗,可以提高免疫力,请问医生,这种方法是否真的有用?
会起到补气血的作用,因为黄芩的营养价值很高,而且也可以增强我们的抵抗力,也可以增强我们的免疫力,也有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,也有助于我们的身体发育,也有补气血的功效。
黄芩移栽定植期在秋季的9月,或在春天的4~5月。植前先将土地作畦,宽67厘米,株距23~26厘米。选发育良好的壮苗,每穴载1株,覆土轻压,使根部与土壤密结。
黄芩产于黑龙江,辽宁,内蒙古,河北,河南,甘肃,陕西,山西,山东,四川等地,中国北方多数省区都可种植。俄罗斯东西伯利亚,蒙古,朝鲜,日本均有分布。
© 2016-2025 bjjtfy.com.cn 中医词典在线查询 8u58药材网
豫ICP备1601018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