桑葚为桑科落叶乔木桑树的成熟果实,于果实红熟时采收,晒干或生用、或加蜜熬膏用,具有滋补肝肾、补血养颜、生津止渴的功效,可用于肝肾阴亏、腰膝酸软、目暗耳鸣、关节不利、津亏血少、口渴烦热、肠燥便秘等症,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桑葚的保存方法吧!
桑葚保存方法
1、先洗净,分成小包,放冰箱冷冻,吃时用热水化开。
2、洗净沥干水,少许盐,大量糖腌制,密封进冰箱。
3、用敞口的容器盛放,放进冰箱冷藏,这样可以避免呼吸作用对其品质的影响。
4、晒干,用塑料袋封起来,也可以直接用来泡酒喝,具有补肾壮阳的功效。
5、用白砂糖或者红砂糖来腌制,找个密封罐,一层桑葚,一层糖地放,然后盖好放冰箱就可以了,可以放一星期都没有问题,而且后边还会出桑葚汁,可以进一步利用。经过这样处理的桑葚,一不会变质,二不会过甜。
6、用水冲两遍,然后用淡盐水泡20分钟,再冲一遍,用漏水的容器控干水分(放在通风处)1-2小时,再装塑料袋封好,放进冰箱冷冻室。
桑葚的食用禁忌
1、桑葚有黑白两种,鲜食以紫黑色为补益上品,未成熟的不能吃。
2、熬桑葚时忌用铁器,因为桑葚会分解酸性物质,会跟铁产生化学反应而导致中毒,重者可死亡。
3、桑椹中含有溶血性过敏物质及透明质酸,过量食用后容易发生溶血性肠炎。
4、少年儿童不宜多吃桑椹,因为桑椹内含有较多的胰蛋白酶(蛋白酶的一种)抑制物——鞣酸,会影响人体对铁、钙、锌等物质的吸收。
5、脾虚便溏者亦不宜吃桑葚。
6、桑葚含淀粉多,即糖量高,糖尿病人不宜食用含有糖分的食物,所以应忌食桑葚。
7、桑葚吃多会导致鼻子出血,孕妇不宜食用。
桑葚的食用方法
1、桑葚果酱
【材料】桑椹100克,白糖40克[8u58药材网www.bjjtfy.com.cn],水麦芽2大勺,柠檬汁2小勺。
【做法】①将桑椹洗干净后沥干水,装进碗里,洒上白糖淹5小时以上。②淹好的桑椹会出很多汁,连汁和果一起放进不锈钢锅或瓦锅里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熬20分钟。③加入柠檬汁和水麦芽继续熬20分钟后关火稍冷却。④用开水煮玻璃瓶10分钟消毒,然后沥干玻璃瓶内的水分,把熬好的果酱装瓶,最后在瓶口喷上40度以上的白兰地或白酒消毒,盖上瓶盖马上放进冰箱冷藏。
2、桑葚汁
【材料】桑葚一碗,水三碗,冰糖适量。
【做法】①桑葚洗净后放入锅中,倒入三倍的水,大火煮开后转中小火。②煮的过程中,用勺子或铲子碾碎果肉,我用的是蒜臼里的那个木棒。③可以根据个人口味,加几块冰糖进去同煮,冰糖的味道要比白糖清甜。④煮个5-10分钟就可,过滤出汁水,用勺子压干净。
3、桑椹酒
【材料】桑椹100克,高粱酒1000克,冰糖50克
【做法】①将桑椹去杂洗净,凉干。②放入盛酒的大瓶内,摇晃匀后密封瓶口,10日后即可饮用。
4、桑葚蜜膏
【材料】蜂蜜300克,干桑葚500克,如果选用的是鲜桑葚则需要1000克。
【做法】先将桑葚淘洗干净,然后倒入盛有清水的砂锅中,用大火煎30分钟后把煎汁倒出,再往砂锅里续上适量开水,盖上锅盖再煎上30分钟后再把煎汁倒出,续上开水,再煎一次,30分钟后,把第三次的煎汁也倒出来,接下来再把刚才的三次煎汁一起全部倒回砂锅,再用大火煎煮,等到煎汁浓缩黏稠时再加入蜂蜜,继续熬煮,沸时关火,这样桑葚蜜膏就做好了,还可以等到它冷却之后装入瓶中备用,以便长期服用。如果想完全做成块状的,还可以在熬煮时加点琼脂。
8u58药材网 / 2017-09-29 13:31:01
桑葚是桑树的成熟果实,又叫桑果、桑泡儿等,农人喜欢其成熟的鲜果食用,味甜汁多,是人们常食的水果之一。树莓又名、山抛子、牛奶泡、撒秧泡、悬钩子等,具有涩精益肾助阳明目、醒酒止渴、化痰解毒之功效,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桑葚和树莓的区别吧!
鱼腥草和桑葚可以一起吃吗?还是不要一起吃吧,都是性寒的食物桑葚不能和什么一起吃?1、性寒的食物桑葚本身就属于性寒的食物,要是再搭配同样性寒的食物一起吃,食用后容易增加体内的寒气,导致身体不适。常见的性寒食物有:绿豆、海带、苦瓜、西红柿、黄瓜、香蕉、梨、西瓜、柿子、猕猴桃、甘蔗等。2、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桑葚含有丰富的鞣酸、苹果酸等有机酸成分,日常食用不能和富含蛋
桑葚,黑豆,黑芝麻一起打粉可以滋阴补肾,益肝养血,黑发明目的功效。
桑葚又名桑椹子、桑蔗、桑枣、桑果、乌椹等,为桑科植物桑的果穗,味甘酸、性寒,入肺、肝、肾、大肠经,具有补肝益肾、生津润肠、乌发明目、止渴解毒、养颜等功效,适用于阴血不足、头晕目眩、盗汗及津伤口渴、消渴、肠燥便秘等症。
这些打粉一般不会配合在一起食用,因为有的要蒸熟或炒熟才可以吃,都是食物比例随意。
桑葚又叫桑果,农人喜欢摘其成熟的鲜果食用,味甜汁多,是人们常食的水果之一。中国医学认为桑葚味甘酸,性微寒,具有补血滋阴,生津止渴,润肠燥等功效,主治阴血不足而致的头晕目眩,耳鸣心悸,烦躁失眠,腰膝酸软,须发早白,消渴口干,大便干结等症。现代研究证实,桑葚果实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、蔗糖、果糖、胡萝卜素、维生素(A原、B1、B2、PP及C)、苹果酸、琥珀酸、酒石酸
© 2016-2025 bjjtfy.com.cn 中医词典在线查询 8u58药材网
豫ICP备1601018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