砂仁为姜科植物阳春砂绿壳砂或海南砂的干燥成熟果实。夏、秋间果实成熟时采收,晒干或低温干燥。
【古代炮制方法】
宋代有炒法(《普本》)、“火煅存性”、焙法(《朱氏》)。明代增加了煨法(《婴童》)和酒炒(《醒斋》)等法。清代除沿用炒法和制炭外,增加了姜汁拌(《遵生》),姜汁炒(《良朋》),盐水浸炒、熟地汁拌蒸、萝卜汁浸透后焙燥(《得配》)等炮制方法。明、清两代都有一些论述炮制作用的资料。
【现代炮制方法】
1、砂仁:取原药材,除去杂质及果柄。用时捣碎。
2、盐砂仁:取净砂仁,加盐水拌匀,稍闷,待盐水被吸尽后,置炒制容器内,用文火加热,炒干,取出晾凉。用时捣碎。砂仁每100kg用食盐2kg。
【饮片性状】
阳春砂和绿壳砂呈椭圆形或卵圆形,有不明显的三棱,长1.5~2cm,直径1~1.5cm;表面棕褐色,密生刺状突起,基部常有果梗痕;果皮薄而软;种子集结成团,具三钝棱,中有白色隔膜,将种子团分成三瓣,种子为不规则的多面体,直径2~3mm,表面棕红色或黯褐色;气芳香浓烈,味辛凉微苦。海南砂呈长椭圆形或卵圆形,有明显三棱,长1.5~2cm,直径0.8~1.2cm;表面被片状、分枝的软刺,基部具果梗痕;果皮厚而软;种子团较小,种子直径1.5~2mm;气味稍淡。盐砂仁颜色加深,辛香气略减,味微咸。
【质量标准】
砂仁水分不得过15.0%。阳春砂、绿壳砂种子团含挥发油不得少于3.0%(ml/g);海南砂种子团含挥发油不得少于1.0%(ml/g),含乙酸龙脑酯不得少于0.90%。
【炮制目的】
砂仁味辛,性温。归脾经、胃经、肾经。具有化湿开胃,温脾止泻,理气安胎,止呕的功能。
生品辛香,长于化湿行气,醒脾和胃。常用于脾胃湿阻气滞,脘腹胀痛,纳呆食少,呕吐泄泻。盐砂仁辛温之性略减,温而不燥,降气安胎作用增强,并能引药下行,温肾缩尿。用于妊娠恶阻,胎动不安,或小便频数、遗尿。
【应用选择】
1、生用
(1)脘腹胀痛:若脾虚伤食,脘腹胀痛,恶心吐酸,可与苍术、厚朴、香附、神曲、麦芽等同用,有健脾消食,行气止痛的功效,如香砂平胃散(《金鉴》)。若脾胃不和,气滞停食,胸膈胀满,脘腹疼痛,饮食减少[8u58药材网www.bjjtfy.com.cn],消化不良,常与炒枳实、白术(麸炒)、木香、神曲(麸炒)、炒麦芽等配伍,能顺气宽胸,健脾和胃,如香砂枳术丸(《中药成药制剂手册》)。
(2)呕吐泄泻:可与人参、白术、半夏、木香等配伍,用于脾胃气虚,湿滞中焦,纳呆,暖气,脘腹胀满或疼痛,呕吐泄泻(《集解》)。若寒湿停滞中焦,脘腹冷痛,腹泻,胸闷肢倦,舌苔白腻,常配伍白豆蔻、草果、木香、干姜、藿香等药,能增强温脾止泻,化湿和中的功效。
2、制用
(1)恶阻或胎动不安:若脾胃虚弱而兼气滞者,常与半夏、炒白术、苏梗、陈皮等同用,能调畅气机,和胃止呕,用于妊娠气机不畅,胃失和降,恶心呕吐,致使胎动不安。若肾虚而兼气滞的,则常与盐杜仲、盐续断、菟丝子、桑寄生、陈皮等同用,能补肾安胎兼和胃气。亦可单用本品研细末加生姜少许,开水送服,治妊娠胃虚气逆,呕吐不食。
(2)尿频、遗尿:可与覆盆子、桑螵蛸、沙苑子、黄芪(大剂量)、升麻、芡实等同用,治肾气不固所致的尿频、遗尿,有温肾缩尿的作用。
【现代研究】
对不同的加工炮制法制备的砂仁样品中挥发油含量进行测定。结果表明,壳砂>;子砂>;末砂。其因是砂仁壳质韧而致密,保护了药材中的香气,防止种子团中挥发油的挥散,减少有效成分的损失。
【附】
1、近代的炮制方法还有微炒、姜汁炒等。
2、文献摘录“凡使先和皮熳火炒令热透,去皮取仁入药用”(《局方》)。“安胎带壳炒熟,研用。阴虚者宜盐水浸透,炒黑用。理肾气,熟地汁拌蒸用。痰膈胀满,萝卜汁浸透,焙燥用”(《得配》)。
【总结】
砂仁宋代是单用加热的方法炮制,明、清两代始用酒、姜、盐及药汁等辅料炮制,其中盐制和姜制近代仍为部分地区沿用,炒法仅个别地区保留了下来。
由于本品是化湿行气、芳香醒脾的要药,生用能全其辛香之气,存其化湿醒脾之功。湿化则气机流畅,脾运复常,胀痛自消,吐泻自止。所以不论是古方中或现今临床上均以生用为主。至于恶阻,不论盐砂仁或生砂仁均有效,但盐制能稍抑辛香温燥之性,不伤阴血,有利于降逆安胎;用于尿频、遗尿则必须盐制,方能下行,起到温肾缩尿的作用。
8u58药材网 / 1970-01-01 08:00:00
砂仁为热带亚热带季雨林植物,矮砂仁生于林下荫湿处,海拔100-200米,缩砂密生于林下潮湿处,海拔600-800米。有一定荫蔽的山谷或溪流沟旁。砂仁为中生、虫媒植物,具有喜高温、喜湿忌旱、喜漫散射光的特性;匍匐茎还具有向光性和趋水性。
1灵草又名甘草,这个不需要放多少,一包卤水放10克左右就可以,2白豆蔻为姜科植物白豆蔻的干燥成熟果实。放5盗个就够3广香由名广木香,这个也不需要放多。大约2跟就可以
采回的砂仁果实要及时加工干燥,否则容易霉烂。用文火焙干,烧火的材料用稻壳、生柴、樟树叶或炭,烘焙3次。第1次称“杀浆”,第2 次称“回炉”,第3 次称“复炉”。第3 次焙干后可装箱。烘焙至五六成干时,可放在阳光下晒干。若不经烘焙而直接用阳光晒干者,不易保存,极易发霉,颜色变黑,因此,一定用火烘焙。每天烘焙2 次,每次烘焙12小时,用樟木叶盖住炭火不使产生明火,而有烟发出。砂仁被烟熏后的味道很香,当烘焙至果皮软时(大约五六成干),要喷1次水,喷水后,果皮骤然收缩,则使果皮与种子紧密联结而不至于有空隙,这样,可以长久保存,否则砂仁内部有空隙时则易发霉。每次烘焙时可在灶上放2~3 层筛,最上层筛用湿布盖好,这样,当第1 层筛的砂仁快要干时,放在最上层,当最上层砂仁干后拿去,可换未烘焙者,如此交替烘焙可充分发挥土灶的作用。
砂仁芳香能健胃,久煎延长力减退。砂仁辛温调味佳,行气调中能破滞。化湿醒脾治泻痢,妊娠恶阻安胎宜。
可以吃。以上两位药是温热药物,胃寒较适宜。胃经有热此药物偏燥,有损耗胃津之殒。
中医认为,砂仁主要作用于人体的胃、肾和脾,能够行气调味,和胃醒脾。砂仁常与厚朴、枳实、陈皮等配合,治疗胸脘胀满、腹胀食少等病症。
© 2016-2025 bjjtfy.com.cn 中医词典在线查询 8u58药材网
豫ICP备1601018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