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鉴定中药材名】鱼腥草
【药材来源鉴定】本品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}touttuym‘a cordata Thunb.的干燥地上部分。此草鲜品有鱼腥气,故名鱼腥草。
【药材历史考证】鱼腥草原名蕺,又名蕺菜。其始载本草为《名医别录》。《新修本草》云:“此物叶似养麦,肥地亦能蔓生。茎紫赤色,多生湿地山谷阴处。山南江左人好生食之。”《蜀本草》引《新修本草图经》云:“茎叶俱紫赤,英有臭气。”李时珍日“其叶腥气,故俗呼为鱼腥草。”据以上本草所述考证,与现今药用鱼腥草相符。
【植物形态鉴定】多年生草本,高30~60cm,具鱼腥气;茎下部伏地,生根,上部直立,无毛或节上被毛。单叶互生;叶片心形,长4~10cm,宽2.5~6cm,全缘,暗绿色,上面密生腺点,下面常为紫色,叶脉5~7条,两面脉上有柔毛;叶柄长1~3.5cm;托叶膜质,线彤,长1~2.5cm,下部与叶柄合生成鞘状。穗状花序在茎上端与叶对生或兼有顶生;花序梗长1.5~3cm;基部有4枚白色花瓣状总苞片;花小而密集,两性,无花被;雄蕊3,花丝下部与子房合生;雌蕊由3个下部合生的心皮组成,子房上位,花柱分离。蒴果,顶端开裂。花期4~7月,果期10~11月。
【药材性状鉴定】本品茎呈扁圆柱形,扭曲,长20~35cm.直径2~3rnm;表面棕黄色,具纵棱数条,节明显,下部节上有残存须根;质脆,易折断。叶互生,叶片卷折皱缩,展平后呈心形,长3~5cm,宽3~4.5cm;先端渐尖,全缘;上表面暗黄绿色至暗棕色,下表面灰绿色或灰棕色;叶柄细长,基部与托叶合生成鞘状。穗状花序顶生,黄棕色。搓碎有鱼腥气[8u58药材网www.bjjtfy.com.cn],味微涩。
【药材显微鉴定】叶片表面观:上、下表皮细胞多角形,有较密的波状纹理,气孔不定式,副卫细胞4~5个;油细胞散在,类圆形,周围7~8个表皮细胞呈放射状排列。腺毛无柄,头部3~4个细胞,内含淡棕色物,顶端细胞常已无分泌物,或皱缩。非腺毛(叶脉处)2~4(~10)个细胞,长180~200um,基部直径约40um,表面有条状纹理。下表皮气孔、非腺毛较多。叶肉组织中有小簇晶散在,直径6~10um。
【药材理化鉴定】1.取本品粉末适量,置小试管中,用玻璃棒压紧,滴加品红亚硫酸试液少量至上层粉末湿润,放置片刻,自侧壁观察,湿粉末显粉红色或红紫色。
2.取本品粉末1g,加乙醇10ml,加热回流10分钟,滤过。取滤液2ml,加镁粉少量与盐酸3滴,置水浴中加热,显红色。
【生境分布】生于山谷、溪边、林下湿地、田埂及洼地阴湿草丛中。分布于我国中部、东南至西南部各省区。东起台湾,西南至云南、西藏,北达陕西、甘肃。
【采集加工】夏季茎叶茂盛、花穗多时采割,除尽泥土及杂质,洗净,晒干。
【饮片炮制】除去杂质,迅速洗净,切段,晒干。
【性能功用】味辛,性微寒。归肺经。清热解毒,消痈排脓,利尿通淋。用于肺痈吐脓,痰热喘咳,热痢,热淋,痈肿疮毒。内服:15~25g,水煎服;或鲜品用量加倍,捣汁服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烂敷或干品煎汤熏洗患处。本品不宜久煎。虚寒证及阴性疮疡者忌服。
【附注】1.置于燥处贮藏。
2.本品为治疗“肺痈吐脓血之要药”
8u58药材网 / 1970-01-01 08:00:00
鱼腥草是南方常见的一种田间小草,搭配金银花、甘草等煮水喝,清热解毒的效果十分显著。在有些地区,鱼腥草还是一道可口的菜肴。近年来受“回归自然”等风气的影响,鱼腥草已然成为了许多饭店的常见菜品。
鱼腥草是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,来源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干燥地上部分,具有清热解毒、消肿疗疮、利尿除湿、清热止痢、健胃消食的功效,常用于治实热、热毒、湿邪、疾热为患的肺痈、疮疡肿毒、痔疮便血、脾胃积热等,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鱼腥草可不可以治咽炎吧!
一、干鱼腥草炒肉主料:鱼腥草适量猪里脊肉适量色拉油适量鸡精少许蚝油1小勺淀粉1小勺做法:1.里脊肉洗净,顺丝切成肉片,用一小勺生粉和一小勺蚝油拌匀腌制至少十五分钟2.折耳菜洗净,摘去老根,折成小段3.腌制好的肉片里加点色拉油拌匀(可以防止肉片炒制时粘连)4.锅烧热,放油,油热后放腌制好的肉片滑炒至肉片变色马上盛出备用5.用炒肉片的余油煸炒折耳菜,一两分钟即可
鱼腥草是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,在云南、四川、贵州等地通常被当做一种蔬菜来食用,很多人不知道其实鱼腥草在美容方面也是有一定功效的,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鱼腥草能不能祛痘吧!
对于南方人来说,应该对鱼腥草非常熟悉,鱼腥草在西南,两广两湖,福建等地非常常见,又被称之为折耳根,因为它有一股难闻的鱼腥味,因此而得名。生活当中有很多人第1次吃鱼腥草时感觉难以下咽,甚至因此而呕吐,不过鱼腥草的营养价值还是比较高的,尤其是在古代人们食不果腹时发现鱼腥草可以食用,后来发现鱼腥草又有强大的药理功效,可以用于治疗肺部疾病,头痛,发热,干咳等问题。李
鱼腥草也叫狗心草、折耳根、狗点耳,全株入药,有清热、解毒、利水之效,治肠炎、痢疾、肾炎水肿及乳腺炎、中耳炎等。嫩根茎可食,中国西南地区人民常作蔬菜或调味品,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鱼腥草的种植前景吧!
© 2016-2025 bjjtfy.com.cn 中医词典在线查询 8u58药材网
豫ICP备16010184号